独家专访丨听传化创始人徐传化讲述创业路上的故事

2024-04-27 07:09:56

创业路上_创业路上的文案_创业路上遇到的困难的句子

传化展厅的七石缸

传化展厅入口处,放着一口七石缸,停着一辆自行车。

传化人笑谈,这口缸可以看作化工的源头,而自行车则视作物流的起源,是传化的源头和根基。这两样东西正是传化创始人徐传化创业时保留下来的。

1986年徐传化创办起了生产液体肥皂的家庭作坊(传化集团的前身),如今传化集团已是横跨一、二、三产的中国500强企业。

昨日,本端记者走进传化,采访了传化创始人徐传化,83岁的徐传化精神矍铄,向记者讲述了创业时的精彩故事。

敢喝“头口水”

创业路上_创业路上遇到的困难的句子_创业路上的文案

徐冠巨对徐传化的评价

传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传化的儿子徐冠巨曾这样评价自己的父亲:父亲是传化事业的开创者,有开放的意识,敢喝“头口水”的精神,吃苦耐劳的品质,包容失败的胸怀。他的精神将成为全体传化人一笔共同的财富,也将永远激励着全体传化人不断前进。

敢喝“头口水”的徐传化注册了萧山第一个“私营”企业,但实际上,创业之前,徐传化独到的眼光和敢为人先的精神已展露无疑。

“村里组织农村合作社,大家都不愿意参加,我第一个报名;当时,宁围镇上,我第一个花钱装了私人电话;六十里的路两边人们住的全是草舍,我亲自收砖收瓦,盖起了第一个平房……”徐传化告诉记者,在工作生活上,有新事物他就会去尝试,永远走在周围人前头。

走在前头并不意味着盲目向前冲,徐传化对市场独到的眼光让他不但走得快,而且走得稳。建厂之前,徐家的生活一直比较富裕,就是得益于徐传化的经营眼光。“别人家的自留地都种粮食,只有我们家的种经济作物,种中草药,那时候种草药的很少,能卖不少钱。”徐传化说,当时他是村里的风向标,他赚了钱,村里的人就跟他学,一起种。

但徐传化转得也快。“大家都种草药,草药就卖不出好价钱,我就去种苗木。”当时徐传化靠着种苗木,赚了一笔钱,造起了四层小楼。这也引得周围人争相效仿,但他早早看出苗木市场的供需失衡,果断抽身。“如果当时不抽身,恐怕会亏得血本无归。”他回忆道。

办液体肥皂厂的主意是一个仓库管理员出的

创业路上_创业路上的文案_创业路上遇到的困难的句子

传化展厅的自行车

敢喝“头口水”的徐传化办了萧山第一个“私营”企业,似乎是一种必然,但实际上,液体肥皂厂办起来,有个神秘人物功不可没。

办厂之前,徐传化拉大板车,因为能说会道,被当地的磷肥厂招去当营销员,四处跑着拉货。走南闯北,徐传化没少跟城站的仓库管理员打交道。

“有一次,我去城站存货,仓库管理员不给存,我就打了酒跟他喝酒聊天。”徐传化说这顿酒让他跟管理员老沈成了好朋友,后来,这个朋友不仅帮他存了货,还提出了改变徐传化一生的建议。

1985年底到1986年初,是徐传化最黑暗的时刻,儿子被查出重病,自己所在的磷肥厂倒闭,老沈得到消息后给他出谋划策。他告诉徐传化,现在都在办厂,不如自己开个液体肥皂厂,正好他的小舅子是做液体肥皂的师傅,懂配方。

徐传化采纳了这个建议,通过老沈,请了洪师傅出山。“师傅不好请,我是‘三顾茅庐’,当时是冬天,我从早上四点一直等,他都没回来,第三天终于等到他,把他请回家。”徐传化说。

从此,徐传化凭着一口大缸做起来液体肥皂,当时,一缸液体皂毛利高达1000块。

那勺盐到底值多少钱?

创业路上的文案_创业路上遇到的困难的句子_创业路上

徐传化讲述当年的故事

“一勺盐”是传化发展史上的重要节点,故事也是由这个洪师傅而起。

洪师傅本身有自己的工作,不能一直靠在徐传化的液体肥皂厂做工,但液体肥皂销量好,供不应求,洪师傅不在的时候,徐传化只能摸索着自己制造。

洪师傅每次做液体皂,徐冠巨都在旁边看着,什么原料什么步骤他一清二楚,但做出来的液体皂又清又稀,根本卖不出。“我们把自己做的液体肥皂拿去卖,人家觉得卖相不好,根本没人买。”徐传化说。原来,秘诀在于,洪师傅每次做液体皂,都会掏出一个神秘小包,把里面的白色颗粒倒进配料中,这样液体皂就会变得粘稠。

徐家父子做梦都想知道这是什么,但洪师傅始终保守这个秘密,无奈之下,徐传化搜集了一些粉末,跑去化学品市场找人分析,最终花了2000元买到这个信息,原来,这个白色粉末就是一勺盐。

根据记者求证,当时这个信息还不止2000元。“当时,市场上的人出价5000块,最后我砍价砍到2000块。”徐传化告诉记者,这勺盐值2000块,绝对不假,但砍价没少废了口舌。

先找市场再找市长

创业路上的文案_创业路上遇到的困难的句子_创业路上

传化发展历程

2000块买了勺盐,让徐传化深受刺激。但他也从这件事上醒悟:办企业吃苦耐劳远远不够,徐传化痛定思痛,要想使企业长足发展必须依靠科学,依靠人才,创新从那时起根植于传化的发展基因当中。

“有很多民营企业,都是相互抄袭产品,不懂创新,但传化从不做这种事情,我们相信科学,重视向科学进攻的人。”徐传化说,90年代,他就开始和徐冠巨一起去科研院所和高校请快退休老教授当顾问,1992年,传化从浙江丝绸工学院(现为浙江理工大学)招进第一位专家级人才李盈善,打破家族企业用人模式,开启了企业人才引进之路,逐渐走上了社会化发展的道路。

“唱歌要唱流行歌,做产品要做流行产品。”徐传化到现在还坚定地认为,做企业要先找市场,用创新练就企业过硬产品,再找市长,用过硬的产品去争取资源和政策。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2002-2021 武汉卫星商贸行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