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王杏生(在校用名王恒生),泰国侨生,祖籍广东潮安县人,1963年至1968年期间在华南工学院 (现华南理工大学)化工系无机化工专业(7038班)求学,1972年返回泰国创业。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优秀的商业天赋和刻苦耐劳、敢想敢干的精神,为扭转当时泰国国内化工产品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现任泰国王氏宗亲总会理事长,利士中轮胎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的负责人。
王杏生吴锐珠伉俪
12月8日上午,华南理工大学“恒化楼”揭幕仪式在学校五山校区16号楼前举行。王杏生吴锐珠伉俪携手捐出800万元人民币,用于支持学校化学与化工学院发展及化学化工大楼建设、办学条件改善。
在华园的一隅,从此将增加一个新的坐标——“恒化楼”,它静静地矗立,默默地讲诉又一个华园学子关心和回馈母校、海外赤子心系中华的故事。“恒化楼”这一名称,既承载了王杏生校友对母校、对化工学科持之以恒的深情厚谊和深切关注,又激励着每一代化学与化工学子在无涯学海中不断奋勇拼搏、勇攀科学高峰。
忆往昔,谈华工“创新创业基因”
王杏生家族三代在泰经商,读大学前他便坚定了读工科的选择,为的就是将来自己也创办企业。而华工是当时全国有名的“四大工学院”之一,是华南地区最大的高等院校,尤其是化工系几乎集中了中南地区的所有优质师资,所以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华工。
在这个日后被誉为“企业家的摇篮”“工程师的摇篮”的校园里,王杏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他直言,“这是人生最美好的五年时光。”每天都有满满的课程,下午课后去打球,晚上在图书馆学习……
王杏生回忆,那时候大家都是一门心思学习。相同的目标使得同学的情谊随时间而更加醇厚。此次捐赠仪式上,他的很多同学回校见证。大家畅谈当年的华园学习、生活和趣事,以及这些年来的经历。
当时,每个月四个星期日,王杏生除了用其中一个去采购生活用品,其它三个都一早去图书馆占位,然后一整天泡在里面看书。那时他和同学们最喜欢的消遣和娱乐,就是学校每个周五和周六晚上放映的电影。他回忆到,学校的电影免费观看,放映时礼堂里挤满了人,大家只能站着看,但即使这样,大家也觉得很开心。
为什么华工会出现这么多的优秀企业家和工程师?王杏生结合自己的创业经历,认为这和学校“重基础”的人才培养理念有非常重要的关系。他至今能记得给他们上《高等数学》课程的老师,凡事都讲究条理清晰而富有逻辑的架构,对课本的知识点不仅要求学生牢牢掌握,还要能举一反三……在他看来,华工非常注重对学生思维和逻辑的培养,而解决复杂的问题时非常依赖这些素质。
华园的五年收获,是他多年来在事业上不断开拓,连攀高峰的重要因素。
王杏生伉俪与同班同学们
创业路,坚持学习技术为本
在泰国拼搏发展的近五十年里,王杏生先后成立三攀化工有限公司、利士中轮胎集团公司、南才硫酸厂、佳友烧碱厂等企业,产品涉及化工行业的多个产业链,出口世界各地。
王杏生说,从每家工厂的开始构想、市场调研、筹备、工人培训、建设、试产、正式投产,都是精神加汗水的结晶,都是一个经历艰辛过程的故事。
40多年前的泰国化工市场,产品基本都靠进口,王杏生以技术为根本,在父母处借来40万泰铢,从小化工产品入手,开始生产他的第一件化工产品——氨水。
如何把98%的液氨生产为25%的氨水,如何不用蒸馏水产氨水却不产生钙、镁离子白色沉淀物……一开始,所有工作均须自己动手试验,然后逐步指导工人做。上午车间工作,下午跑市场、找客户,既当推销员,同时收集市场信息,两年后有了自己第一桶金,并开始参加广交会,购买市场需求的化工产品。
做轮胎厂,他先从自行车内外胎做起,再到小型卡车胎、摩托车胎、大中型卡车胎,最后到工农业轮胎、半钢高速轮胎、高速全钢胎,逐步做起。
王杏生有着敏锐的市场嗅觉,善于在细小处发现商机和机会。有一次,他和员工到美国考察市场,深感美国市场竞争激烈,很难入手。但坐在车里,王杏生看到高速路两边的草坪十分整洁宽大,除草机用得多,回来就和技术人员做模具,做除草机轮胎;看到美国中部田园中100米长的喷水架,马上就想到生产相关轮胎。而事实证明他的眼光是正确的,这两种轮胎生产者不多,多年来一直销售不错。
华工人严谨务实的学风对他影响极大,他在创办每一家企业之前都会阅读相关书籍资料,让自己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他把质量当做企业的生命。他说,质量是老老实实的东西,骗不得人。要生产高质量轮胎,一定要有良好技术、工艺条件,好的技术人员、管理制度。除此之外,还要在“有竞争力的成本”和“服务客户”上下足功夫。只要这三方面的工作做得好,工厂的日子肯定好过。
虽然起步很难,但由于质量好,成本有竞争力,他创办的企业一般很快就进入盈利状态。
回首创业的路程,王杏生坦言,读工科、搞技术、做工厂,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情,需要刻苦、耐劳、勤俭、勤奋的作风。建厂之初,千头万绪,投产之后,24小时运转,他一度最怕半夜电话响,因为那往往意味着生产线遇到问题,非亲自去处理不可。但是责任制度、生产岗位制度逐一完善之后,每个环节均职责明晰,同时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份额逐步增长后,他也收获了创业有成带来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谈公益,慷慨解囊不求回报
达则兼济天下,王杏生表示,金钱来源于社会,也应该回馈于社会。而他本人,也一贯身体力行。
目前,他的企业还在发展,事业版图仍在不断扩大,但他始终坚持力所能及地投身公益。在泰国,他积极捐助学校和医院等公共发展需要的建设中,捐资超过一亿泰铢。
一直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于侨务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围绕国家工作中心和外交工作大局,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广泛地团结广大侨胞,使海外侨胞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使他们爱国爱乡热情空前地迸发出来。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王杏生充分展现出了他的拳拳赤子心。在他的老家,他捐资助力建设的潮安江东中学的恒生科技大楼,明年即将投入使用;他还为村里捐建了一所小学;为家乡铺路架桥、建设公共卫生设施、修建祠堂等等,他前后投入了大约一亿泰铢。
对于母校,他常言师恩难忘,同学之间情谊久长。这些年自己企业生产的产品,都属于基础化工原料,离不开自己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离不开大学里到多家化工厂实习的锻炼。老师们所授知识成为他创业重要的基础,而同学们也一直在他创业的过程中给予他帮助。因此,他决定捐资助力母校的发展,为母校的发展添砖加瓦,并带动更多校友踊跃参与到对母校捐资助学的事业中来。
章熙春书记等为“恒化楼”揭牌
新时代,望母校为国家多育英才
从商多年,王杏生为中国化工产品、机械产品的出口,为中泰贸易的往来做了大量贡献。而作为广东籍华侨,王杏生始终关注广东的经济发展。
从五十年代起,他至今参与过85次广交会,可以说见证了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全过程。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广州等大城市作为中国重要的开放窗口;到现在对外贸易全国铺开,大量国内的企业会直接上门推销产品;“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更是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与包括东南亚国家在内的周边国家的商贸往来,这些变化的背后体现的是国家实力的增长。
在中泰商贸往来中,王杏生充分见证了国家开放自由的态度,为广大侨胞参与祖国各方面的建设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以及对他们的合法权益给予的充分保护。愈加发展和强盛的祖国,以及深深的情感认同给予了王杏生等侨胞们事业开创与发展的无限动力。
他还表示,未来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希望母校能够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既有人文情怀和道德素养,又有专业知识和技术基础,为社会发展、国家强盛贡献力量。
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华工着力培养“三创”型人才走在时代的前沿。王杏生直言,学生就应该有创新、创业、创造的精神,看到社会和市场上缺什么,勇于创新,踏实创业,耐心创造,为社会贡献力量,从中实现自我价值。
《新视点》第39期
文字:赵春旭 公共关系处
图片:赵春旭
编审:张征李伟群
总策划:张锅红
Copyright © 2002-2021 武汉卫星商贸行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