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商人热衷来义乌创业已是不争的事实。在义乌,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逾1.37万名境外客商常驻,设立各类涉外机构6800多家,其中外商投资合伙企业2500多家,约占全国的75%,而且很多外商已选择在义乌安家乐业。这中间,青年群体占了大多数。
义乌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进典型以及首个县级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面,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不仅给当地青年提供了发展平台,也给全球青年带来了机会。
7月7日,“一带一路”青年创客国际论坛在义乌举行,来自阿尔巴尼亚、波黑、保加利亚、捷克等中东欧16国的青年代表受邀参会。论坛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办,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浙江省青年联合会、义乌市政府承办,以“开放创新、青年伙伴”为主题,设主旨演讲、主题论坛等。
为了探索建立全球青年常态化创业创新的合作交流机制以及“世界青年创业中心”,义乌对青年创客前来创业备好了政策“礼包”:提供1000个以上“全球青年创业培训计划”名额;免费提供一定期限的“一张床”;对设立进口商品展销窗口提供租金优惠和便利;提供交通费用支持、金融支持和商品对接、电商创业培训;提供一站式涉外服务,给予公司注册、就业许可、居住居留等便利。
其实,在去年4月11日,义乌就已向全球青年发出邀请,启动首期全球青年创业培训计划,为怀揣创业梦想的各国青年提供义乌方案。在启动仪式上,来自捷克、西班牙、美国等29个国家的40名外国青年开启了创业新篇章。
义乌是梦想者的舞台、创业者的天堂。义乌开放包容的特质,政府释放鼓励“创业创新”的积极信号,以及“花”餐厅经营者穆罕奈德等外国青年在义乌成功实现创业梦想的故事,鼓舞了外国青年前来“取经寻宝”和“创业创新”。
近两天来,记者在义乌多方联系找寻到5位具有创业导向意义的外国青年,倾听他们的创业名言。
外国青年创业名言
A.穆罕奈德: “义乌实现了我的梦想,一辈子都不想离开了”
“在阿拉伯商人云集的义乌市,一位名叫穆罕奈德的约旦商人开了一家地道的阿拉伯餐馆。他把原汁原味的阿拉伯饮食文化带到了义乌,也在义乌的繁荣兴旺中收获了事业成功,最终同中国姑娘喜结连理,把根扎在了中国。”
2014年6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发表讲话,专门提到了一个普通阿拉伯青年在义乌努力奋斗、追求幸福的故事。
41岁的穆罕奈德,在中国生活了19年。如今,拥有80位员工的餐厅已成为义乌街头一道独特的风景。同时他还经营一家国际贸易公司,160多种日用小商品样品可随时发给客户。
“从月薪两千元,到现在有房有车,还有餐厅生意非常好,是义乌实现了我的梦想。我和家人一辈子都不想离开了。”穆罕奈德说。
今年1月,穆罕奈德被授予义乌市民营经济发展特别奖;3月,受聘为首批义乌市“改革体验官”。
B.阿兹玆: “义乌商业氛围很浓,非常适合创业”
“我来义乌的时候20多岁,赤手空拳,但现在有了自己的公司。这些,都是我在义乌创造的。”40岁的阿富汗商人阿兹玆,昨天坐在国际商贸城对面的“福田大厦”办公室里一脸的自豪。
2003年,阿兹玆出国第一站就来到义乌,看到这里“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的繁荣景象后,便决定留在这里。一开始,不会说中文,也没有一个认识的人,困难重重,经过两年的努力,他拥有了自己的外贸公司。现在,每个月要采购20个货柜左右的商品,出口英国、荷兰、阿富汗、乌克兰等10多个国家,涉及的商品种类有饰品、餐具、太阳能板等。
“义乌商业氛围很浓,非常适合创业,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阿兹兹看来,义乌是全球日用消费品贸易的“晴雨表”,立足义乌就能跟上市场潮流。
去年6月10日,获得过义乌市长奖和商城友谊奖的阿兹兹受邀参加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并向阿富汗总统加尼近距离推荐“义乌是个很好的地方,有个很大的市场”。
C.龙泰华: “这里到处都是商机,到处都是创业机会”
2008年,在20岁生日那天,龙泰华作为浙江师范大学的交换生从埃及来到中国。有一天,他来到了义乌,市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便捷快速的物流、数不胜数的外国人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自那天起,他的心中就埋下了要来义乌创业的种子。
“这里到处都是商机,到处都是创业机会。”龙泰华说,他在义乌创业虽不是披荆斩棘,但也历经坎坷。
2011年,龙泰华本科毕业后,一边攻读MBA硕士,一边在义乌一家外贸公司上班。从简单的开发票开始,到采购、发货,再到解决各种生意纠纷,他很快学会了做外贸生意的整套流程。半年后,他选择自己创业,辗转于各大展会,终于有了第一位客户。如今,他的外贸生意已做到埃及、沙特等国家。
“我爱上了义乌,义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都那么熟悉,义乌就是我的家。”龙泰华用他那颇为标准的普通话深情地说。
在义乌的5年里,龙泰华看到了义乌对外国商人的包容度、服务意识都在提升,从而对义乌的感情日益浓厚。现在,他把母亲和三个弟弟都接到了义乌。
D.马万: “只要肯用心,在义乌就一定能赚到钱”
2014年,高中毕业的也门小伙马万只身一人来到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求学。如今,他不仅在义乌拥有“国际朋友圈”,还掌握了熟练的生意经。在他眼里,义乌不仅是他的第二故乡,更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魅力之城。
在义乌大学毕业后,马万去了一家外贸公司,从翻译干起,开始时几乎每天都陪客户在国际商贸城选货,一逛就是一天,没有丝毫的抱怨,因此很快得到老板的赏识。毕业后半年,他从员工变成了总经理。“只要肯用心,在义乌就一定能赚到钱”,这是马万经常说的一句话。他非常看好义乌跨境电商的未来,现正着手创办自己的公司。
“我爱义乌并不只是因为这里充满商机,还因为这座城市给人的感觉很温暖。”24岁的马万一直坚持做公益,2016年被评为义乌市“最美消防人”。
E.奈拉: “选择在这里创业,是因为惊人的‘义乌速度’”
奈拉具有意大利、德国双重国籍。2016年,24岁的她在上海交通大学留学时曾来过一次义乌,由此产生了深刻印象。留学结束后,她拒绝回国接手家里的生意,而是在义乌开了一家外贸公司,把义乌作为创业起点。
“许多有关‘义乌速度’的秘密都在手机里。比如,在微信上就能办理境外人员住宿登记申报,不用跑到辖区派出所。”奈拉说,2017年6月,她结束上海的学习,迫不及待来到义乌开启创业之旅。在奈拉的生意经里,“速度”就是商机,就是市场竞争力。
“我选择在这里创业,是因为惊人的‘义乌速度’”。奈拉开心地说。如今,她把生意做到了俄罗斯、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平均每月要发3个集装箱。
一名外籍年轻姑娘,远离家乡独自在义乌做贸易生意,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奈拉却对义乌有别样的感觉:“只要到了义乌,就会感到很放松,义乌就是我的家。”
奈拉说,她的父母在德国经营酒店生意,去年曾来义乌看望过自己。当看到义乌这座城市很美丽、很安全,也有很多外商在此生活后,就安心让她在此发展了。
在义乌,像穆罕奈德、阿兹玆、龙泰华、马万、奈拉这样的外国青年创业代表还有很多。这些来自全球各地的创业者被义乌的创业氛围所吸引,心怀创业梦想,在这片商海中飞扬青春。
Copyright © 2002-2021 武汉卫星商贸行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