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和社会力量都对大学生创业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支持,使得大学生创业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了明显的发展。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大学生创业在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大学生的创业观念与创业实践之间存在明显滞后
大学生创业作为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事物,存在一些问题,这是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应该成为否定大学生创业的理由。只有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解析,我们才能够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笔者认为,我国大学生创业实践方面存在着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影响着我国大学生的创业实践。
首先,大学生创业的微观保障机制存在不足。现阶段我国各级政府将大学生创业作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方式,在宏观政策层面给予了众多的激励和支持。与此同时,通过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和典型报道,在社会上营造了大学生创业的良好氛围。但是,与宏观层面所形成的这种支持相比,我国在微观层面对于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保障机制建设还是比较滞后的。创业与就业不同之处在于,创业活动面临着比就业更大的风险,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也是创业者在数量上偏少的根本原因。考虑到大学生在创业经验、心理素质和经济能力方面的特点,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在一个社会中,丰富和持续不断的创业活动,事实上需要针对个人的微观保障机制作为制度前提。这些制度能够提升创业者抵御风险的能力,减少创业者由于创业失败所可能陷入到的困境。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针对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制度保障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对于大学生创业所应该发挥的作用还没得到有效发挥。比如,大学生由于创业经验不足,如何更好保障自身权利是创业面临的难题。
其次,大学生的创业观念与创业实践之间存在明显滞后。大学生是新事物和新观念的接受者,在就业观念方面对于自主创业也表现出了更大的接纳程度。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就业观念的形成和实际就业行为之间还存在着差距。由于受到现实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现实就业行为与就业观念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滞后性。尽管大多数大学生在观念层面已经接受了自主创业的观念,但现实社会环境中创业所面临的约束和困难,也使得大学生的创业行为难以落实。
最后,大学生自身创业能力不足。相较于就业,创业活动对于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比较高的要求。创业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包括过硬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判断和决策能力,娴熟的沟通技巧,丰富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等方面。纵观这些年大学生创业的成功者,都具备上述综合能力。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角度来看,创业能力不足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根源。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如下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一方面,高校对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工作还比较薄弱,导致大学生普遍存在创业能力低下的状况。在我国大学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一个总体性的倾向就是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从大学的课程设置、师资安排乃至培养途径和方法来看,上述倾向都非常显著。由此导致我国大学生形成专业知识扎实而实践能力不足的矛盾。事实上,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并没有被纳入到我国大学教育之中,而是被视为大学生在择业之后自身的事务。大学在课程安排和师资配备方面,都没有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给予更多的重视。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方面更是如此,远远没有满足大学生进行创业的实际需求。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方面的薄弱,导致我国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弱化,并进而影响到大学生创业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大学生缺乏创业能力提升的实践机会,导致大学生在创业活动中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创业能力归根结底是一种实际操作能力,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够获得和提升。最近几年,大学在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大学教学中加入就业和创业方面的相关课程,对于弥补大学生创业能力不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方面的改革仍旧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而或多或少忽略了能力培养中的实践环节。实践环节的缺乏,导致大学生所掌握的创业知识仍旧停留在书本知识的层面,不利于大学生将所学相关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有益经验,更难以转化为之后大学生创业的实际能力。
给予大学生创业以更加广泛的政策激励和支持
在经济新常态下,推动大学生创业是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针对我国大学生创业发展所存在的困境,应该采取如下方面的策略,以期更好地实现大学生自主创业。
第一,构建与大学生创业相配套的微观机制,提高大学生创业中抵御风险的能力。对于大学生而言,创业活动具有一定的风险。这种风险的存在,一方面,让大学生担心创业活动失败而不敢进行创业活动;另一方面,则可能使得大学生创业者在遭受失败后陷入到生活的困境之中。因此,促进大学生创业活动,首要的任务就是进行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增强大学生抵御风险的能力。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对于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配套制度和机制的建设还是比较滞后的。为此,我国需要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针对性的制度创新,构建具有针对性且符合大学生创业活动的社会保障机制。比如,设立专门的保障资金,来化解大学生创业失败所可能遭遇的生活困境。
第二,进行大学治理层面的改革,完善大学生创业类课程的设置,重点增加大学生创业实践机会,在实践中增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针对现阶段大学在创业技能培训和创业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进行大学治理层面的相关改革。一是在大学组织机构层面,需要设立专门的部门统筹协调大学生创业工作,使得该工作具有统一的规划和设计。二是改变此前大学生创业教育中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通过增加创业实践环节,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实际创业体验,提升其创业能力。三是在大学生创业能力教育中,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改变单纯依靠大学自身的单一教育模式,形成高校与社会力量结合的复合型培养模式。
第三,给予大学生创业以更加广泛的政策激励和支持,强化地方政府在税收优惠、工商管理、法律服务等方面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大学生创业离不开我国各级政府的支持和激励。我国中央政府已经在促进大学生创业方面制定了国家层面的政策,对于地方各级政府而言,要通过自身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将中央的政策更好地贯彻到地方的治理活动中,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加直接的政策。
第四,塑造良好的创业文化,为大学生创业活动提供更加宽松和良好的氛围。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活动离不开特定的文化和观念支撑。提升大学生创业活动,需要在社会领域营造鼓励创业、勇于尝试、包容失败的观念与氛围,形成大学生想创业、敢创业的软环境,为大学生创业塑造良好的观念基础。
(作者单位均为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注:本文系2016年渭南师范学院人文社科项目“高校学生礼仪素养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渭南师范学院为例”(项目编号:16SKYB24)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杨晓慧:《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瓶颈问题与策略选择》,《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第18期。
②刘彩生:《大学生创业教育路径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第18期。
Copyright © 2002-2021 武汉卫星商贸行版权所有